我院助理教授吴丹与合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 《Applied Physics Letters》 上发表论文
来源:   作者:   点击数:   日期:2022/05/09

2021年11月,我院助理教授吴丹 课题组与合作单位,以“利用电偶极层增强空穴注入实现高效蓝光磷化铟量子点发光二极管(Enhancing hole injection by electric dipoles for efficient blue InP QLEDs)”为题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。Applied Physics Letters是美国物理学会(AIP)主办的老牌经典期刊,出版应用物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,2020年影响因子3.791(物理大类JCRQ1,RANK6/58)。吴丹助理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,合作通讯作者为南方科技大学的王恺副教授和孙小卫讲席教授。

磷化铟(InP)量子点发光二极管(QLED)是一种环保型发光器件,因其兼容低成本溶液处理法和相对传统镉系QLED的低毒性,近年来得到产业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。尽管经过研究者多年的努力,红光和绿光InPQLED的外量子效率(EQE)已被提升至21.4%和16.3%,且稳定性亦得到长足进步,然而目前报道的蓝光InPQLED的最高EQE仅为2.5%,仍远低于镉系同类竞品。考虑到蓝光InPQLED中的相对严重的载流子注入失衡是一项重要的性能限制因素,作者提出一种在空穴注入层(HIL)和空穴传输层(HTL)间插入一层超薄MoO3电偶极层(EDL)的方法,在HIL/HTL界面处构建一对合力与空穴注入同向的高强度内建电场,以促进空穴注入与传输。同时,MoO3EDL较深的能级使之能对两侧的HIL和HTL产生等效P型掺杂的效果,因此增加了界面处HIL和HTL的载流子浓度并减少了两者的缺陷密度,使界面处HIL和HTL的有效空穴迁移率有效提升。得益于上述增强效果,加入MoO3EDL的蓝光InPQLED的最大EQE从对照组的1.0%提升至2.1%。本工作为调制空穴的注入和传输以实现QLED中载流子的平衡注入提供了有效参考。

全文链接:https://aip.scitation.org/doi/full/10.1063/5.0071508



图. QLED能级结构、电流密度-电压-亮度表征、内建电场示意图、基于SCLC模型的载流子注入分析、EQE对比和相关计算公式。